經濟觀察網 記者 鄭晨燁 市場持續低迷之際,又有光伏板塊上市公司加入回購“大軍”。
10月25日晚間,硅片龍頭TCL中環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TCL中環 002129.SZ)拋出兩份重磅公告,分別為公司三季度業績報告以及股份回購公告。
在年內光伏四大主材—硅料、硅片、電池、組件價格“跳水”的背景下,TCL中環的三季度成績單讓不少投資者在股吧直呼:“后市行情穩了!”。
公告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TCL中環實現營業收入486.54億元,歸母凈利潤61.88億元,同比增長23.75%;晶體晶片總產能提升,較期初增長26%;光伏硅片總出貨約85.1GW,增長68%。
同業績公告一起發布的,還有一份自TCL中環2007年上市至今最大手筆的回購方案,根據這份《關于回購公司股份方案的公告》的內容,TCL中環將擬以自有資金回購股份,回購的資金總額高達人民幣5億元到10億元。
有光伏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受光伏產業鏈供給端產能持續釋放的影響,產業鏈各環節價格出現快速回落,利潤空間被持續壓縮,導致光伏板塊上市公司股價持續承壓,但光伏板塊也存在被市場情緒主導的錯殺現象,相關企業選擇此時大手筆回購,證明市場對光伏企業股價有一定低估。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TCL中環的三季報中,“阿布達比投資局”以2308.26萬股的持股規模,位居該公司第9大流通股股東之列。
業績放緩 股價低迷
150元/kg到82元/kg,下降45.33%;5.78元/pc-3.45元/pc,下降40.31%;1.75元/w-1.14元/w,下降34.86%;這分別是今年1月19日至10月25日,由光伏行業權威分析機構InfoLink Consulting公布的,多晶硅料、P型210mm單晶硅片以及P型210mm組件的均價跌幅。
平均跌去40%,是年內光伏產業鏈四大主材價格“跳水”的縮影。
而關于價格持續下行的原因,作為行業龍頭TCL中環在三季報中給出了原因:“2023 年前三季度,光伏行業產能擴張與終端需求不匹配,導致產業鏈價格快速下行,產業鏈競爭博弈劇烈。”
供需錯配,競爭加劇,光伏行業確實看起來沒有過去幾年那么“好做了”,這一點也反映在各家上市公司的財報上。
例如,過去一年中表現十分“兇猛”的通威股份(600438.SH),現在就熄火了,其前三季度營業增速直接被按下“暫停鍵”,利潤端甚至出現了負增長。
10月25日下午,通威股份發布《2023年三季度報告》,數據顯示,該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114.21億元,同比僅增長9.15%(對比之下,2022年前三季度,通威的營收同比增幅還能達到118.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63.02億元,同比減少24.98%。
同日,異質結龍頭東方日升(300118.SZ)亦披露了前三季度的業績情況,該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80.17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79億元;其營收同比增幅從61.86%降低至33.27%,歸母凈利潤同比增幅從111.08%降低至71.18%。
業績增長速度的大幅放緩,成為今年前三季度光伏板塊股價承壓的誘因。
東方財富chioce數據顯示,截至10月25日,在股票市值排名前三的光伏組件企業內,隆基綠能(601012.SH)年內股價從41.49元/股跌至24.65元/股,跌幅達40.87%;通威股份股價從35.59元/股跌至28.96元/股,跌幅達18.69%;晶科能源(688223.SH)股價從14.51元/股跌至9.26元/股,跌幅達36.35%。
光伏板塊的股價低迷,也連累著相關主題基金一起“倒霉”。
華泰柏瑞中證光伏產業ETF,管理規模達136.18億元,是目前市場上管理規模排名第一的光伏主題ETF基金,而該基金今年以來業績回報為-32.97%,最大回撤高達51.66%,在全市場1774只ETF主題基金中,排1768名。
“三季度市場核心矛盾還是在活躍資本市場與外資持續流出,市場邏輯大于行業邏輯,(光伏)板塊存在超調的現象。展望四季度,當前時點來看,光伏板塊的基本面還是在筑底階段,我們需要關注需求端是否有爆發性的增長以及供給端出清的節奏。我們認為當后續產能出清信號落地,產業鏈格局將會有較好的改善。”華泰柏瑞中證光伏產業ETF基金經理李茜在三季報中如此表示。
中東財團加倉中環 光伏板塊掀起回購潮
面對板塊超調,為了穩定股價,9月以來,多家光伏上市公司先后官宣了各自的回購計劃。
9月2日,天合光能披露稱,截至2023年8月31日,公司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已回購公司股份8,02.81萬股,回購成交的最高價為38.12元/股,最低價為36.47元/股,支付的資金總額為人民幣2.99億元。
9月5日,晶科能源亦發布公告稱,公司已斥資1931.75萬元,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首次回購股份181萬股,而根據此前公告,晶科能源本輪回購計劃擬使用資金總額在3億元-6億元之間,回購股份的價格不超過人民幣18.85元/股。
9月12日,陽光電源官宣,擬使用不低于人民幣 5 億元(含)且不超過人民幣 10 億元(含)的自有資金,回購約為333萬股至666萬股的股份,回購股份價格不超過150元/股。
10月25日,TCL中環也加入了回購“大軍”之中,其披露稱,擬以人民幣5億元到10億元間的自有資金進行回購,回購價格不超過人民幣34.15元/股(含)。
經濟觀察網記者注意到,此輪回購是TCL中環繼年初7億元回購后,拋出的第二輪回購計劃,也是其2007年上市至今最大手筆的回購。
有光伏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歷史上多數拋出大手筆回購計劃的企業通常處于估值低點,相關企業選擇此時大手筆回購,正是在證明市場對光伏企業股價有一定低估。
該分析師表示,目前光伏行業處于底部區域,在這一階段,行業面臨結構性調整,落后產能面臨停產出清,此時更應該關注企業價值,具備成本、資金及技術等優勢的企業,或許更有能力穿越周期。
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亦向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行業內出現適度的供大于求,其實有利于行業發展,也會提升光伏在能源行業的競爭力,未來市場份額的競爭會在頭部企業中進行,在技術領先性、全球化能力和一體化等方面有優勢的企業市場份額有望受益進一步擴大。
在公告中,TCL中環也指出:“產業鏈成本與價格下降進一步提升光伏發電經濟性,驅動終端裝機穩步上升,光伏行業核心競爭力回歸至技術創新和制造方式優勢,公司始終堅持技術創新和工業4.0 制造方式轉型,以內生競爭力應對產業鏈波動,保證公司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穿越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TCL中環的三季報中,“阿布達比投資局”以2308.26萬股的持股規模,位居該公司第9大流通股股東之列。
記者了解到,阿聯酋阿布達比投資局(ADIA)成立于1976年,截至2022年末,阿布達比投資局管理規模增長至9930億美元(超人民幣7萬億)在全球主權財富基金中規模位列第四,在中東主權財富基金中位列第一。
在“中東資金入局國內光伏龍頭背后,是國內光伏企業正在密集奔向中東這一新熱土。
在10月18日,TCL中環就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簽署《聯合開發協議》,披露《關于與Vision Industries Company 合作的進展公告》,提及擬共同成立合資公司并在沙特阿拉伯投資建設光伏晶體晶片工廠項目,項目一期設計產能為 20GW。
同日,天合光能亦公告,該公司與ADPorts、江蘇海投簽署了《關于天合光能阿聯酋項目的合作諒解備忘錄》,稱有意向在中阿(聯酋)產能合作示范園和哈利法經濟區內投資建設垂直一體化大基地項目,包含硅料、硅片、電池組件在內的光伏全產業鏈。規劃中的產能包括約 5 萬噸高純硅料,30GW 的晶體硅片和 5GW 的電池組件,分三期建設。
華北一家上市光伏企業的高管告訴記者,目前中東各國對新能源轉型均有明確的目標規劃與行動時間表,例如,沙特推出了2030愿景,目標是到2030年,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58.7吉瓦,占總發電裝機容量的50%,其中以光伏發電裝機為主;阿聯酋計劃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占比44%,伴隨中東主要經濟體產業升級戰略的推進,未來中東將成為國內光伏企業出海鏖戰的新戰場。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